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骨骼。
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许多招商缺乏招商选资意识。
哪个产业火了,大家就“一窝蜂”地都去模仿跟随,喊出要打造先进产业集群的口号,产业“撞衫”的情况屡见不鲜。
这样的情形往往会走向两种结局:
一边是区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,“你做龙头,我做配套”,成就了强劲有力的产业集群;而另一边是产业同质化导致企业恶性竞争严重,产业集群有数量却没质量。
地方如何在产业规划、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特别的路,避免产业“撞衫”?
“撞衫”不可怕,别掉进“漩涡”
小吃街是每个游客旅行的必去打卡地。
大家去小吃街的初衷是想品尝正宗的当地小吃,但如今的小吃街上当地特色寥寥无几,臭豆腐、烤串、螺蛳粉等网红小吃,却是大部分小吃街的主角。
小吃摊“撞衫”后,换个小吃品种的成本可能只需要几千、几万。但产业集群不同,规划不合理,挽回的成本不可估量。
据统计,成渝地区头部规上制造企业,超过七成是同行,并且根据两地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来看,总体框架大同小异。而成渝地区制造业产业发展也是“竞争大于合作”,协同发展不足。
成渝地区的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,是众多地区产业发展的缩影。
产业定位与周边城市高度相似,但城市之间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,导致两地招商引资的竞争日益严重,地区发展反而陷入产业“旋涡”。
首先,是重复建设的“旋涡”。
新兴产业的风口,是地区经济发展都想要抢抓的机遇,但新兴产业的建设,所需精力、人员、资金、科研等成本,是不容忽视的。
尤其在产业起步时,在核心材料、零部件、装备重大工程等方面,存在众多关键问题是,三四线城市很难用“烧钱”的方式,推动新兴产业集群的落地形成。
“人云亦云”反而有可能出现城市重复建设的风险,同时顶层设计缺位、产业低端化等现象突出。
第二是“数量”的旋涡。
当前,一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处于数量扩张阶段,过于拥挤的发展空间与竞争环境,并没有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。
随着各地企业、招商、产业竞争的加剧,简单的数量型增长难以持续。企业之间的竞次竞争,不仅不利于产业升级,甚至会导致产业集群消亡。
最后,还有竞争力的“旋涡”。
产业集群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有机体,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,如果产业集群只注重基础技术,没有核心竞争力提供个性化魅力,只有一致性规格,就有可能加快“衰老”,被市场淘汰。
规划四步走,避免再“撞衫”
产业“撞衫”不是关键问题,加强产业聚集也是强化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种方式。
如何在产业同质化的路上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,不会被别人替代的路,才是关键。
产业规划走出新路,可以从产业定位、产业布局、产业创新三个方面入手。
所谓定位就是摆正地方在本区域乃至更大区域,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合理位置。定位有两个要点,一个是因地制宜,另一个是明晰方向。
因地制宜需要“量体裁衣”,先“量体”再“裁衣”。
量体应该全面考虑本地发展状况,但这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,能立刻在本地“上马”的项目,不一定就适合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一些地区都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、原生优势等,任由产业集群自由生长。经历几十年的发展,可能会出现支柱产业单一、产业结构发展严重不均衡的情况。
这些地区有鲜明的产业特色,也有致命弱点。
我国许多乡镇支柱产业,可以凭一己之力,抢占世界市场,其年产量能占到全国乃至全球产量的30%-70%。
然而,其中一些地区有个共同点,就是他们都缺乏大型公司引领,大多数都是以小微企业的形态生产。这种“分散兵团”的模式,恐怕会演变为发展劣势。
一家设计出一款新品,3天之内全市场上都会有,这种情况比比皆是,大大削弱了企业投入精力研发新品的意愿。这对产业集群升级来说,弊大于利。
随着当地劳动力优势减弱,许多工厂面临外迁的问题,从而导致制造土壤继续流失。
如何改变当前粗放型的生产做法,对原优势产业做深做精,提高产品附加值、实现配套产业链,是这类城市当前的解法。
明晰未来方向,则需要扬长避短。
无锡市在很久之前提出一句招商口号:“上海发展什么产业,无锡就要有相应的产业来配套。”这种错位发展重点配套产业的招商思路,成就了今天的无锡。
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,必然有主有次,有核心有辅助,人人当主角是不切实际的。
但配角也并不代表戏份少,就拿无锡来说,一家家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巨头“收入囊中”,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无锡以区位优势与踏实肯干的作风取胜,同样,其他地区也可以依据自己原有的产业基础、科研优势、资源优势、人口优势等取胜。
量体裁衣、扬长避短地规划产业定位后,还需要“知行合一”将产业规划落实到位。
区域规划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,规划方案与落地效果存在差异,有可能导致产业集群打造前功尽弃。
在进行区域调查考察和产业门类细分与具化后,将产业与区域“对号入座”,是规划落地的第一步。
然而为了快速去化厂房,一些地区无法集聚产业用地,导致重大产业项目的策划与决策效果存在偏差。最终,出现规划可操作性不强,科学性不高的问题。
再想回过头调整,又将耗费巨大的人力、精力、财力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如果,地方已经与周边区域产生同质化竞争,该如何破解?
关键核心是自主创新,做到地区之间的“同中有异”。
核心技术升级能带动产业定位调整,以规避产业趋同的恶性竞争。同时生成的产业发展格局,也能推动城市间的分工合作。
除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,横向知识也就是对下游客户的了解,也是深耕的一个方向。
“中国铁锹之乡”河北唐山滦南,有一家企业,为了拓宽全球终端用户市场,他们经常全球“转悠”,洞察世界各地的需求,从而通过市场增强企业的制造力。
有这样的企业领航,也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触角逐渐丰满。
写在最后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同样形成产业优势也并非一日之功。
如今,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大趋势,但“一体化”不是“一样化”,将区域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合作,企业之间的竞次转化为升级,地区产业集群才有可能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上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展开